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5%,仍位于警戒线以上。流通协会方面表示,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降低,经销商集客量下降,不利于销量的增长。另外,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
在9月创下历史新高的二手车,10月交易量仅为126.74万辆,环比下降3.38%。罗磊表示,这主要是“十一”假期销售日减少所引起。“最后两个月,二手车的增速应该在7%以上,全年销量约为1450万辆,与此前预测的1500万辆相比,缺口在50万辆左右。”
12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5%,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仍位于警戒线以上。“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不景气的区间,从经销商端来看,四季度市场终端压力明显增大”。
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降低,经销商集客量下降,不利于销量的增长。另外,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
从分指数来看,本月库存指数75.6%,环比上升13.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小幅下降,平均日销量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环比小幅上升。郎学红表示,部分品牌为拿到年度返利强压库存,然而“以价换量”的效果明显在减弱,最终导致11月库存指数仍在增长。“市场分指数回落,意味着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如果这一核心因素得不到有效提升,我们就很难看到市场的回暖。”
从区域分指数来看,11月份全国总指数为62.5%,其中北区指数为63.5%,东区指数为58.2%,南区指数为69.7%,西区指数为63.5%。分品牌来看,进口&豪华品牌指数为54.9%,环比下降8.8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指数、自主品牌指数较上月有所上升。
“尽管如此,上个月豪华品牌却出现了终端上险数的负增长,这也意味着汽车市场本轮的调整已经从中低端品牌,蔓延至高端品牌。”郎学红表示,在这种传导机制下,明年车市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流通协会方面认为,为完成年度任务,经销商12月将继续冲量,通过打折促销等优惠活动刺激消费者购车;此外,年底上市新车较多,各行业资金回笼消费者收入增加车市将呈现翘尾现象,预计12月市场销量与11月相比略有上升。“11月汽车销量将和‘金九银十’基本持平,12月要略好一些;全年汽车销量将达到2550台,同比约出现9%的下滑。”郎学红预测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9月创下历史新高的二手车,10月销量环比出现下降。数据显示,10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26.74万辆,环比下降3.38%,同比增长7.25%。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这主要是“十一”假期销售日减少所引起。
流通协会方面预计,由于今年的新车市场仍呈现下行趋势,二手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行业或将进入调整期。数据显示,1-10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185.3万辆,同比增长4.62%;累计交易金额为7463.8亿元,同比增长5.94%。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共交易683.57万辆,同比增长1.53%;客车为115.85万辆,同比下降 4.14%;载货车为111.65万辆,同比增长11.19%;SUV为112.76万辆,同比增长20.81%;MPV为76.28万辆,同比增长18.42%;交叉型乘用车为29.05万辆,同比增长12.32%。
使用年限方面,1-10月,二手车交易量3-6年占比最多,达到41.69%;3年内占比为25.05%;7-10年占比为21.97%;10年以上占比为11.30%。从级别来看,A级轿车仍旧是二手车市场中最热销的车型,占比为 47.3%;其次是B级轿车占比为21.7%,C级和D级轿车价格相对较高,二手车销量最低。
从城市分布来看,三线和五线城市的二手车销量占比分别为18.31%和10.51%,同比增长0.01%和1.01%;四线城市与去年持平,一二线城市则出现下滑。价格区间上,1-10月,3万元及以下的二手车占比下降10.20%,其他区间车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新能源二手车方面,前10个月,使用年限在2年以下的占比78.6%;2-4年占比18.2%,4-6年占比3.2%。罗磊表示,一方面,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周期较短,年轻人的“猎新”情结会让新能源车的周转加快;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集中爆发是在近两年,保有量决定了交易量。
此外,新能源二手车小微车型依然占绝对主力,其中A0级车型占比提升至66.77%;其次是A级车型,占比为19.25%。价格方面,3-5万元的车辆占比为36.07%,环比增长7.16%。
谈及全年的走势,罗磊表示,“最后两个月,二手车增速应该在7%以上,全年销量约为1450万辆,与此前预测的1500万辆相比,缺口在50万辆左右。”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补充道,“如果出现50万辆的缺口,必然是国五、国六切换遗留下来的问题。彼时新车打折幅度过大,二手车经营者谨小慎微,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发展。”
(责编:肖蒙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