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原标题:二手车交易升温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车增速放缓,所以二手车的市场发展相对就加快了,明显要高于新车市场,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新动力。11月10日,记者到南昌望城汽车城采访,在某合资高端车品牌4S店内看到,展厅中心除了几款在售车型外,新车导购的“C位”已被“二手车评估”换购新车替代。据专家预测,我省二手车交易量明年有望超越新车销售。汽车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正在逐步从低端同质化产品向中高端个性化产品转型。
二手车市发展加快
二级市场促新车市复苏
在新车销量持续下滑情况下,二手车交易却日益火热。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927.35万辆,同比增长3.89%,交易金额达5880.28亿元。交易的火热,反应出二手车市场的较强活力,置换购车对新车销售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二手车在流通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车、二手车市场的互动有望成为行业整体摆脱低迷的“强心剂”。二手车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在购车消费者年龄比例上,80后占比逾四成。同时,90后车主占比达28%,其中95后占比达到11%,同比上升4%,日趋成为二手车消费主力。此外,“她经济”越来越占据重要比重,二手车用户中男性占比86%、女性占比14%,女性比例同比提高3%。随着女性消费的不断提升,年轻用户的崛起,二手车消费多元化、年轻化、潮流化成为主流趋势。事实上,今年二手车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专家表示,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汽车消费理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汽车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已经基本结束,新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新车增速放缓,所以二手车的市场发展相对就加快了,明显要高于新车市场,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新动力。汽车消费升级的态势明显,正在逐步从低端同质化产品转中高端个性化产品转型。业内专家指出,需要打破品牌授权单一销售模式,建设更加开放的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为了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商务部正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并取得决定性进展,所有相关省份均已发文明确取消限迁政策,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在报废车方面,修订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放开回收拆解企业总量控制,允许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再制造再利用,放开报废金属回收价格,引导形成机动车报废更新的长效机制。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我省不少汽车4S店纷纷“插足”旧车市场。在南昌望城汽车城大部分汽车4S店都推出了汽车置换业务。消费者想换某品牌新车,可以直接去该品牌4S店置换,很多汽车4S店都有旧车,都是顾客到4S店旧车置换新车,4S店又把旧车进行转卖。与二手车市场火热相比,国内新车市场仍未走出低迷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65.3万辆,同比下降7.7%。由此,国内乘用车新车销量已经连续13个月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国五车型促销透支影响还未完全消退。此外,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下降,且降幅扩大,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增长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二手车限迁政策的解禁。据了解,二手车限购、限迁是消费者最注重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一、二、三线城市,由于限迁规定严格,跨区域交易车辆上户难,一直影响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第九条提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便利二手车交易”。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取消二手车限迁。随着各地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开,全国车源的大流通正在成为行业趋势。
车市格局正被重塑
车商适应增量到存量竞争
尽管二手车市场呈现与新车市场完全相反的销售状况,但二者之间并非没有关联。一方面,目前低迷的新车市场已经对二手车交易产生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仍在,受置换因素影响,这也有助于推动新车市场加快复苏。从价格方面看,新车终端价格会对二手车保值率产生影响。去年7月以来,随着乘用车销量持续遇冷,部分经销商库存高企,被迫以较高折扣售车。经调查发现,为冲刺销量,各经销商均加大优惠力度,部分车型优惠提升近万元。此前,受厂商和经销商促销因素的影响,部分新车价格已相对比较低,打压二手车市场。再加上二手车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二手车保值率已出现下滑,影响较为明显的二手车型包括中型、SUV和MPV车型。
从流通量方面看,由于置换购车行为的活跃,二手车交易量也会对新车销量产生影响。受牌照等因素影响,在限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以旧换新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制约着新车市场发展。据了解,汽车消费市场整体置换率高于30%,在部分限购城市更高达50-60%。为促进销售,不少品牌在新车上市时会面向老车主提供相应的置换补贴政策,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事实上,与低迷的新车市场相比,国内二手车市场仍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二手车与新车流通量比例一般为1.5:1以上,美国、德国等更是达2:1,而去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仅占新车销量的六成左右。只有把二手车市场做大和做好,新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市场才有希望。加强新车市场和二手车市场互动,是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1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增速放缓的同时,我国汽车市场已经具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新动力;其次是汽车消费需求升级态势明显,正逐步从低端同质化产品转向中高端个性化产品,由产品消费为主转向产品、服务消费并重。例如,去年以来,尽管汽车整体销量在下滑,但高端品牌和豪华车销售明显好于中低端汽车。据全国乘联会的数据,今年9月,国内汽车消费升级趋势继续向好,但入门级消费乏力仍较明显。豪华品牌零售同比去年9月增速为8%,而主流合资品牌则同比下降8%,自主品牌同比下降13%。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竞争,最直接的反应是产业链上下游的部分弱势品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局。此前,包括众泰、华泰在内的几家车企被传破产,而长安选择出售长安PSA的股权,长安与爱驰汽车合作,出让旗下合资公司江铃控股的股权,这些意味着,随着存量市场的到来,整个车市格局正被重塑。
二手车交易衍生细分行业
二手车出口将迎来高速增长
近日,商务部、公安部和海关总署办公厅签署了《加快推进二手车出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进一步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二手车出口的便利性。具体而言,文件简化了出口二手车转移登记手续,二手车出口许可证由“一车一证”改为“一批一证”。此外,文件还明确,二手车出口适用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企业可自主选择出口报关地和出境口岸。据了解,国内二手车出口今年刚刚正式启动,目前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而此次文件的出台是针对现实业务中遇到的难题做出的调整。政策放开二手车出口业务是国内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完善的结果,也是响应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和流通企业需求的表现,二手车出口有望成为二手车甚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新兴增量。从今年的行情看,国内二手车市场逐渐饱和,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则给二手车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二手车市场主要发展出三类交易模式:主机厂经销商、独立二手车经销商(大小车商和二手车品牌连锁店)、私人之间交易。这三类模式在二手车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为:3%、82%、15%。不难看出,独立二手车经销商是目前国内二手车的主要渠道,占据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布局分散、数量众多、规模参差不齐,有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经销商集团,也有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经销商。此外,独立二手车经销商盈利水平也不平均,毛利率从3%至10%不等。在数量上,中小车商即所谓的“黄牛”占绝大多数,雇用人数在3人以下的经销商大约占66%。以交易环节中的买卖关系区分,二手车交易则可以分为C2B、B2B、B2C、C2C等几种类型。
据了解,C2B是个人向商家卖车的途径,以二手车拍卖模式为主。这种方式中,个人手中的车源可以经过平台检测给出报告,平台上的商家通过报告在线或者在拍卖会现场出价竞拍获取车源。B2B交易则是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串货”,是指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对于车型的需求不同,各地二手车价格也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所以二手车商间需要互通有无,B2B二手车交易由此形成。B2C模式是商家对个人买家的交易形式,主要是以二手车经纪公司和二手车经销公司为主体,从事二手车中介和二手车销售经营活动的模式。C2C模式是二手车个人之间的交易模式。此前个人交易二手车买卖双方的可选择性小,对于车况也没有正规的评估检测报告,车辆定价比较随意。除以上集中交易模式外,二手车市场还衍生出了相关细分服务行业,如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估价平台、车辆维修保养记录查询公司、二手车金融服务公司、二手车物流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公司、二手车SaaS公司等。
(责编:郝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 腾势Z9广州车展上市,树立科技新豪华标杆,售价33.48万元-41.48万元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 比亚迪华为联合打造方程豹豹8: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