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发起真正的攻势。
10月31日,大众汽车品牌全新品牌标识和品牌设计迎来中国首发,新的LOGO今日起正式开始使用。此外,大众汽车还发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首款纯电动ID。车型——ID。初见,同时公布了全新新能源战略“goTOzero”(走向零排放)。
“我们给我们的品牌一个新的形象,新的角色,新的企业目标,充分关注脱碳和新型汽车。大众汽车将继续向市场推出包括使用高效内燃机的汽车,然而,ID.3等一系列车型的发布表明,我们正在向实现碳中和的电动汽车过渡。”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表示。
而ID。家族中的车型将分别由两家合资司(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MEB平台量产,同时还有部分车型采用进口形式来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车型包括SUV、跨界轿车、两厢车、巴士、越野攀爬车、赛车等,其最长续航里程可达580公里。ID。系列是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产品,其中,ID。初见将由一汽-大众国产,预计将在12个月内实现量产,两厢车型ID.3未来将由上汽大众进行国产。此外,到2023年,大众将会有10款ID。家族车型登陆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高管最近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到2022年,大众将会在全球重组8家工厂专门用来生产电动汽车。大众汽车到2020年底将把电动车产量提高至约100万辆,从而超过特斯拉汽车,而中国是其关键的战场。在2019年度媒体大会上,大众计划在2023年向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就达到150亿欧元。按照规划,大众汽车准备明年在两家中国工厂生产电动车,两家中国工厂的产能为60万辆,而特斯拉仍致力于实现年产量逾50万辆的目标。目前,大众汽车在上海安亭新建的上汽大众MEB工厂已投入试运营,一期产能30万辆,将生产基于MEB平台的奥迪、大众和斯柯达等多款电动车型,在佛山基于二期工程改建的MEB工厂也在推进中。
“我们已经与中国政府和能源生产企业开启了相关的讨论。”冯思翰表示。按照“goTOzero”战略,到2023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至少10款国产车型;到2025年,将年产100万辆MEB车型。大众方面还透露,在电池供应上,大众汽车的首批车型将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
“真实的情况是进入汽车业的门槛还是很高。”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表示,制造汽车有其难度,转型至电动车的代价将是高昂的,不过可能还是会由传统制造商来带领。
尽管投资电动车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预计利润率会恶化。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所有品牌都拥有相同的电气产品平台,以及我们在中国采购的相同的电池。”迪斯还表示,大众汽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打算削减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大众往电动车方向发展是一定的。”上海交通大学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殷承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时表示,大众多年来曾经致力于发展柴油车节能技术,甚至提出过欧Ⅵ以后的排放达标要靠清洁柴油车技术,但在遭遇“排放门”和电动化浪潮双重冲击后不得不改变策略。殷承良指出,发展电动车是全球新能源车发展的大趋势,大众无法置身事外,尤其在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大众MEB 平台覆盖了A0 到B 级的多种纯电动车型,且能与原产线共享部分工艺,规模效应将比较明显。目前合资品牌电动车市场几乎为空白。特斯拉产品定位较高,而多数外资企业电动车入华进度和品牌力均不如大众,MEB 平台各车型将具有相当的先发优势,助大众逆市扩张市场份额。
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中,当前自主品牌由于先发优势仍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今年补贴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开始出现滑坡,不少自主车企销量下滑。随着大众汽车等外资车企开始逐渐推出电动车,这将为自主品牌带来压力和挑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到2019年末,合资纯电动车的市占比将有望达到15%以上,2020年市占比有望突破30%甚至更高。
(责编:郝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 腾势Z9广州车展上市,树立科技新豪华标杆,售价33.48万元-41.48万元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