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车资本
日前,贵州省发改革委等九单位在联合下发的《省发展改革委等九单位关于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2019年贵阳市号牌发放量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3万个以上,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时取消小客车专段号牌摇号等。
这意味着,贵阳将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又一增加汽车摇号数量、对汽车限购松绑的城市。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针对汽车行业,重点指出了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传送门:重磅利好来了!国务院出台20条新政促消费,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汽车板块或成后期行情热点)
如今各个城市的陆续松绑,令行业内外不禁生出推测:汽车限购全面取消或许正在来临。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我们很难预测北京、上海等城市是否会在放宽限购有动作。不过,北京、上海应该会看到各自的特点,需要一些解决停车难、拥堵等问题的政策出来之后,才可能会考虑放开。
“放宽限购是最直接
刺激汽车消费的方法“
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出现负增长,2019年,负增长趋势持续延续,车市下行压力显著,中汽协分析称,当前影响汽车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信心不足。
基于这种原因,如何刺激汽车消费成为了行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有不少业内人士也急切渴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政策刺激汽车消费。事实上,2009年与2015年的购置税减半政策,都能对拉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今年以来,与汽车相关的刺激政策层出不穷,但市场的实际反应却并不明显。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记者,政府推出的系列政策,会起到作用,但短期内效果不会特别明显,就长期而言,对汽车产业的公平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过去政府对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均以财政政策为主,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很有效果,但却不是市场化的做法。”师建华认为,这类方法会造成消费的提前透支。在他看来,当下最直观的拉动汽车消费的方式就是放开限购。
实际上,《意见》已经明确了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渤海证券认为,政府释放的积极信号已得到地方的积极落实,有望提振汽车消费信心,引导汽车需求向好,伴随着“金九银十”旺季的到来,汽车销量有望回正。
汽车消费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
受限购抑制
川财证券认为,目前我国9个限购省市多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汽车购买需求远大于车牌实际投放额度,购买力受到严重抑制,随着各地方政府逐步放松限购力度,汽车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将更进一步。
据悉,我国汽车限购城市及地区有9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贵阳以及海南省。9大限购地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占国内机动车总保有量的7%。9大限购地区的牌照指标整体约70万辆,占2018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的3%。国信证券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限购政策抑制了部分城市真实的购车需求。
“当前汽车行业已进入了低速增长的状态,我们要学会接受它,并学会调整。”师建华认为,未来三年,中国汽车市场都会低速运行,而在这个产业调整期,将是产业转型、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一个过程。
不过他也明确指出,现今很多城市实行限购的理由主要集中在治堵和治污上,但事实上限购的结果是让很多市民失去使用现代文明交通工具的权利,实际上城市的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道路交通不完善、公共出行方式不能充分便捷导致了交通拥堵。”师建华表示,如果减少这些行政干预,将汽车限购彻底放开,那么汽车市场定会得到复苏。
不过,中汽协方面也明确表示,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是否会跟进放宽限购,目前还很难预测。
(责编:李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