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第一电动 历时近一年,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三方的合资合作正式落地。
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在南昌正式宣布,三方达成关于江铃控股的合资合作协议,并于7月26日完成了对新江铃控股的工商变更,新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以50%:25%:25%的股比重组而成。
新江铃控股是国内首个实现央企、地方国企和新创民企三方混改的成功案例。对爱驰汽车而言,在成为国内混改首例参与者的同时,拿到作为造车敲门砖的生产资质,也让爱驰汽车距离上市交付更近了一步。
在大多数人看来,爱驰汽车似乎是造车新势力中比较低调和传统的那一派。从未大规模释放融资消息,但如今也能跻身“百亿玩家俱乐部”。从一家小小的子公司到腾讯独资实现单干,从打造低端布局到跑车亮相全球,从对资质望尘莫及到如今一举两得。爱驰开始在低调中露出触角。
从爱车公司到爱驰汽车
四年前,正是万物复苏时。
2015年3月,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大举杀入“互联网造车”,三方共同成立新公司——“和谐富腾”,总投资10亿元。
和谐富腾雄心勃勃,先后投资组建了两家公司:Future Mobility和爱车公司。二者从不同的战略出发,Future Mobility主打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而另一家成立于2015年12月的爱车公司,则从中低端入手,主打家庭经济适用型电动汽车。(此时,爱车公司由和谐富腾持股55%,和谐汽车持股45%)
半年后,一股新鲜血液的加入,为爱车公司带来新的生命。2016年5月30日,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正式离职,并率几员老将一同加入爱车公司,担任CEO。
吸纳了优秀团队的和谐富腾,看上去一切都十分和谐。但好景不长,2016年盛夏一过,各大媒体开始陆续有消息传出富士康不打算造车了,就连郭台铭本人也开始在一些论坛上表示,造车成功率很低,劝行业守住本分。
但刚刚离开沃尔沃,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番的付强,并不打算就此作罢。2016年10月,付强与徐超一同投资成立了爱驰亿维,并把他在爱车公司的团队带入了爱驰亿维,爱车公司成了爱驰亿维的股东。与此同时,爱驰亿维还获得了腾讯的投资。
2016年10月30日,爱驰亿维与江西省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133亿的新能源汽车落地项目。在项目签约仪式上,付强连同腾讯副总裁马喆共同出现在了现场,富士康方面人士则没有现身。
2016年11月,富士康高层向媒体表示,富士康不再投资汽车整车项目,之前的相关项目包括FMC、i-car等项目也面临终结。此时,据媒体调查,爱车公司已变成了“空壳”,存在的只是爱驰亿维。至此,以前的爱车公司变成了由付强等管理团队主导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爱驰亿维,背后有腾讯投资的背景。
2017年初,爱驰亿维正式更名为爱驰汽车。高层团队中,付强担任董事长,谷峰担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但有意思的是,爱驰汽车核心管理团队中并不见徐超的名字。
作为爱驰的创始人,付强曾一手打造奥迪和斯柯达品牌。不过,他的经验更多是在汽车行业本身,而并非在企业融资、资本运作。
相较之下,谷峰混迹汽车圈20余年,多与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打交道。据称,谷峰对国资改革、证券市场运作、兼并收购业务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另外,他还负责过上汽集团金融板块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背后拥有丰富的金融圈资源。
销售方面,蔡建军的加盟,让众人对爱驰营销体系建设充满期待。蔡建军曾一手主导长安PSA旗下品牌DS的创建,助力DS成为中国豪华品牌的黑马。
智能化研发方面,原滴滴高级技术总监陈学文出任首席人工智能官。
至此,在江西上饶建造的整车生产基地已经封顶,核心团队已经组建,爱驰汽车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开始着手造车,打算寻找新一轮融资……
低调融资路,跻身百亿俱乐部
一年后,爱驰汽车交了一份“期中考试”的卷子。
2018年4月16日,爱驰汽车于总部上海长阳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沙钢集团领投、广微控股、复鼎资本、富纳源创、浦茵实业等跟投。“目前为止,爱驰汽车共进行了3轮融资,共计70亿元。”谷峰介绍道。
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一直以来,关于融资的事,爱驰都甚为低调。那么曾经几乎未公开宣传的是哪两轮,又是由谁投资呢?
还记得当年付强决定“单干”时,同时获得了腾讯投资吗?那就是爱驰汽车的天使轮,腾讯独资12亿人民币。另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17年12月8日,爱驰汽车获得Pre-A轮融资,由广港投资和鑫劲共同投资,具体金额不详。
但根据3轮融资共70亿元,天使轮腾讯独资12亿元,计算后不难得知,Pre-A和A轮融资,爱驰汽车获得融资共计58亿元。
李斌说,没有200亿你不要造车。谷峰摇摇头说,我们造车根本不用那么多钱,转眼爱驰就获得了新的投资。
2019年5月9日,江西财投基金发布消息称,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完成对上饶市明驰基金出资,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其中省引导基金出资3亿元,专项投资于爱驰汽车,用于该公司年产能30万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上饶厂房车间和生产线建设,以及新车型的研发和全国范围内电动汽车销售体验店的布局建设。
简而言之,爱驰汽车获得了来自明驰基金的10亿投资,用于其新能源车投产、研发和销售,其中3亿带有江西省政府“背景”。同时,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明驰基金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爱驰汽车的10亿元注资入账。
一个月后,爱驰再次获得政府肯定。今年6月,长安汽车发布《关于下属合营企业以公开挂牌方式增资扩股暨公司放弃增资扩股优先认缴出资权的议案》,同意江铃控股以资产评估报告为定价依据,引入爱驰汽车作为增资扩股的战略投资者。爱驰汽车本次增资入股约17.47亿元,其中10亿元计入注册资本,7.47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这是国内首个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混改的案例。”对于此次三方的合资合作,江西发改委苏区办副主任温俊杰给予了如是评价。
目前,从资金层面来看,明驰基金10亿元已入账,入股江铃汽车17亿增资也已告成。加上此前70亿元的融资,爱驰四舍五入也算是百亿俱乐部的一员了。
生产资质难拿,三种方案取其一,一遍不行走两遍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此次爱驰汽车增资江铃的真正目的是获得生产资质资质。事实上,和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一样,爱驰的生产资质拿得并不容易。
“我们准备了三条路,申请(资质)、合作或收购、代工。”2018年4月,谷峰曾向外界透露了爱驰汽车获取资质的三条路径。
这条路是从合作收购的方式开始的。在爱驰汽车还“是”爱车公司时,和谐富腾大股东——和谐汽车,将其持有的浙江绿野汽车公司的87.57%的股份打包转移给了爱车公司,本意就是希望“入赘”爱车后的绿野汽车能尽快拿到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但事情的发展并未如和谐汽车之意。绿野汽车自2015年5月开始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有超过200家的供应商被拖欠货款,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据绿野汽车的前员工透露:“绿野汽车并不具备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也没有生产能力。绿野汽车此前仅有低速电动车产品,绿野已建成的生产工艺还达不到电动乘用车产品的要求。”
焦灼之际,新政策带来了希望。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共同颁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生产资质成了挡在造车新势力面前的第一道“龙门”。此时,爱驰试图通过申请的方式,完成一跃。
截至2018年,国家共发布了15张新能源造车的资质。遗憾的是,其中并未见爱驰的踪影。更令人着急的是,自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后,新获批企业的数字也就停留在了15。
“最不堪最不堪的就是代工了。”对于第三种方法,谷峰表示了否定。确实,代工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情况了。简单的是只要支付一定的制造费用,少了许多其他的投入,但是对于产品的品控、供应商体系、生产节奏等都没有100%的把握,容易产生出许多的问题。
申请未过,不愿代工,爱驰汽车选择再次尝试了收购的方式。这从去年开始就初见端倪。
2018年11月,成立仅两年的爱驰汽车完成了旗下首款产品的首秀。那时,人们按照爱驰汽车的节奏进行倒推:2019年四季度将批量交付爱驰U5首发限量版;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爱驰将公布U5的售价区间;2019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U5将完成全球亮相;2019年1月则在爱驰位于江西上饶的生产基地全面投产……
随即,质疑声不断:爱驰拿到生产资质了吗?
“目前看,资质肯定没问题了。”谷峰欲言又止,“我们收购了一个资质。”以此推测,“混改”的事儿,那时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爱驰汽车联席总裁徐骏是此次重组的主要推动者,这是位长袖善舞的汽车老兵。他坦言,自己曾在长安汽车时拿下了旗下几乎所有整车厂的资质,后来加入爱驰就是为了这份造车企业的准入门槛。
据悉,混改后的新江铃控股将形成爱驰与陆风双品牌、双制造基地驱动的布局,陆风品牌覆盖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型,爱驰品牌专注新能源车型,双方将在研、产、供、销等方面协同共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