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观汽车)
比传闻中“将在4月份上海车展公布”的时间点更早,吉利与戴姆勒合资运营smart品牌的消息在3月28日即被双方官方承认。当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简称“戴姆勒”)共同宣布,双方将各持股50%成立合资公司,联手推动戴姆勒旗下的smart品牌向全球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转型。
根据已披露的合资协议,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不过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其他已经确认的信息是,合资公司总部将设立在中国,董事会将由双方各委派的3名成员组成。让人玩味的是,吉利和戴姆勒的大致分工是: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这颇有点“奔驰负责颜值、吉利负责内心”的意味,显示出smart想要迎合国人注重个性车外观、又有诸多本土特殊驾乘喜好的汽车消费特征。
此外,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至于全新工厂的具体地址,外界猜测可能是吉利汽车此前在武汉布局的15万辆产能乘用车项目。较为引人注意的是,smart未来产品阵容除了现有的A0级车型,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车型市场。
此次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这早已不是两者第一次合作。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不断深入。去年2月份,吉利斥资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股份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8个月之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股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将各持股50%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但是关于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公司的发展前景,行业中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在外媒的报道中,此次吉利出资收购smart 50%股权的行为,被解读为可能会帮助戴姆勒解决smart品牌这一“包袱”。有金融分析师称,smart品牌自1998年创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损失约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年损失在2亿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左右。
smart品牌的“江河日下”,从销量数据上更能直观被看出来。2018年奔驰及smart品牌在全球范围的销量为244万辆,同比增长0.6%,其中smart品牌的销量仅有12.9万辆,同比下滑4.6%。不过,在中国市场2018年smart销量为2.8万辆,同比增长2%。而smart的直接竞争对手——宝马MINI 在2018年销量则达到了36万辆。
此前,smart与MINI两个品牌均已宣布未来将转型为电动车品牌,而在转型电动车的过程中,宝马MINI选择了与中国车企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2018年,宝马和长城各持股50%成立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将生产MINI品牌电动车,以及为长城汽车生产电动车产品。或许是MINI的做法带给smart新的启发,对戴姆勒而言,加速smart的在华国产和电动化转型,将有助于提升戴姆勒在华汽车总销量,以及应对中国的双积分政策。
至此,戴姆勒在中国已经拥有北汽集团、吉利以及比亚迪三家合作伙伴。而吉利的版图在“买买买”的路上进一步扩张,吉利将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沃尔沃、宝腾、路特斯、太力飞行汽车、smart等多个汽车品牌。
有分析认为,戴姆勒国产smart背后可能还有着更多的考量。虽然戴姆勒方面对于“欲增持北京奔驰股比”这一传闻一直未进行回应,但其通过和吉利建立合资公司,不失为给自己在增持北京奔驰股比的博弈中增加筹码。就在两天前的3月26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股份”)在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车(HK1958)发布公告称,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华、北汽股份分别按照现有的股比,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进行总计8.93亿元的增资。增资后,北京奔驰股比结构不变。
戴姆勒在新能源层面已经与北汽、比亚迪达成了合作,如今吉利的加入将进一步考验戴姆勒平衡资源和多方利益的能力,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对smart的发展带来挑战。此前戴姆勒与比亚迪各持股50%成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腾势发展就不顺利,今年2月,比亚迪和戴姆勒分别出资2亿元对腾势进行了第五次注资,但整体而言,该品牌成立9年来一直未有出色表现。
虽然李书福看中了戴姆勒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行业领导者优势,但smart此前已有与雷诺等车企合作失败的先例,在奔驰品牌溢价更高的情况下,戴姆勒愿意为smart注入多少技术仍有待观察。据了解,戴姆勒在规划将smart进行电动化转型之后,为了削减研发成本,计划与雷诺合作,但事实证明未能继续推进。美国投行EvercoreISI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看不出Smart微型汽车业务如何能产生利润,成本实在太高了。”而吉利自身坐拥多个品牌,在盘活多方资源,应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竞争上均需要大量研发投入。
吉利的这桩买卖,也遭到了电动汽车领域部分专家的质疑。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不太看好这桩买卖,smart也好、MINI也罢,除了品牌之外,产品也是鸡肋,做电动车低于300公里以下,除非低价,否则市场也是凉凉。“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也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豪华品牌的纯电动产品如果续航里程过低,仅凭品牌溢价能力,将难以长久在市场获得青睐,反而可能对其品牌形象带来不利。”
此外,资本市场的反应也较为冷淡。截至3月28日收盘,吉利汽车(00175.HK)在港股市场股价出现了0.4%的同比下跌。吉利收购smart的消息在3月27日已经传出,但当日吉利汽车全天股价较前日也下跌了0.54%。
(责编:陶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