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随着两会的开幕,中国汽车制造升级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了各界热议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在中国制造不断升级的大趋势下,汽车新发展越来越紧迫;还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制造同处在一个起跑线上,这都是考验中国汽车的关键!
应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制造的重要性已经不同于以往。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再到从新一年汽车销量比率的高速攀升,都体现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大。而要想在制造与新突破层面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为国内汽车营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制造环境,才能使国内新能源汽车健康合理的成长。同样">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好新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推进国内汽车制造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市场的结合,这就不能简单的从技术层面与制造层面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而是需要从国家的扶植、法规与标准的完善以及对国内汽车的保护程度等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并有机的与中国制造特点相结合。
为车企营造新制造环境有利于成长
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消费是新生事物,就需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启新制造的普及化与产业化。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阶段,首先就需要看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不能受到落后制造的影响,更需要扶持与保护新技术的提升,这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前提。考虑到国内市场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性,容易使国际汽车在国内市场抢得先机。而随着大量新制造的涌入,也使落后产能与落后技术,参差不齐的掺杂在新制造的领域,这就势必会对先进的制造形成一定的牵制作用。所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需要从补贴、到准入、再到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形成新的标准与规范,才是保护先进的关键办法。
其实,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现状,如何解决新技术问题、如何让新技术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都是对于企业制造最大的难题,这就需要,国家能够建立扶植新制造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资金,甚至可以动用举国机制,来保障企业技术突破与攻关克难,这才是让企业不被其他因素所影响的关键所在。别的不说,德国政府最近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和推动企业在新阶段发展自身优势与强化国际竞争力,目的就是让制造企业不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汽车制造中心的情况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只能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科学合理,这才是最符合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的。
营造新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为何更重要
由于过去很长一个阶段,新能源汽车一直不怎么被跨国车企重视。而现在,当进入到汽车发展新阶段的时候,许多跨国车企都已经将关注的重心、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发生着转移,这就使国内新能源汽车,既面临着需要快速成长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新阶段复杂的竞争问题,所以,如何为企业创造出有利于发展的大环境,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在具体创造发展环境中,不仅要考虑国内竞争的多元化问题;更需要考虑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顺利与安全问题,都是进一步能够调动起车企积极性的关键。具体到国内的多元化的制造,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规模过小与制造能力过散,其产品不仅欠缺竞争力、更存在着扰乱新制造的问题。为此,这就需要国家在汽车转型的新阶段,尽快整合好新制造的乱象问题,才能给先进制造企业腾出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在保护先进制造方面,尽可能的给予政策扶植与有力的推动,如建立先进产品补贴机制,并与客观考核真正的做到挂钩,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最快速地促进先进汽车制造的增长。
而具体到国内汽车的保护问题,不仅需要保护属于车企的知识产权等软件,更需要保护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空间,这才是为企业消除隐忧的重要步骤。在涉及到知识产权以及创新成果的保护方面,可以看出,国内的企业正在积极的谋求创新与突破,这就需要国家在引导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扶植与保护这样的创新,才会激发起企业不服输的能动性。在具体的引导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既然存在着新能源技术的瓶颈问题,就需要动用举国机制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也要有机的引导企业制造与市场消费的关系问题。如电池在寒冷气候的情况下耗费比率很高,就应该将制造气候环境联系起来看待,如南方温暖的气侯更适合新能源车制造与消费,那么就应该在南方多发展新能源汽车,而相反,在北方则需要在传统制造方面,多下些功夫解决技术上的节能环保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对国内汽车制造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不仅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消费,能够为社会的节能环保做出巨大贡献;还在于,新能源汽车由于与国际制造同处一个起跑线上,这就使得中国汽车“走出去”,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成刻不容缓!所以,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就需要国家的扶植与补贴真正能够补贴在关键点上,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养懒汉”,这才是比什么都更重要的……!(凌然)
(责编:肖蒙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