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巨头Lyft正式申请上市。这不但正式开启了独角兽IPO大年,也将为Uber和滴滴等巨头给出首个共享出行行业的公开定价。
北京时间3月2日,Lyft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招股书显示,Lyft占据美国出行市场39%份额。Lyft也首次公布了其财务状况,显示其2018年净亏损9.11亿美元,2017年和2016年分别净亏损6.88亿美元、6.82亿美元,三年一共亏损22.81亿美元。
增长和亏损都颇为惊人,Lyft披露的数据反映了网约车市场的整体形势。根据Uber年报,该公司2018年亏损高达18亿美元;而根据36氪等媒体报道,滴滴在去年的亏损超过百亿人民币。
尽管Lyft将募集金额填写为一亿美元,但最终定价无疑对整个行业具有参考价值。此前,独角兽公司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参差不齐。Snap市值已从上市时的330亿美元跌至现在的129亿美元。
2月,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表示,Lyft目前的IPO估值约在200亿-250亿美元之间,路演预计将持续约两周,实际情况仍受变化和市场状况影响。现在,投资人必须决定,如何用股价来评估这类重度补贴模式的企业,而这将影响今年接下来Airbnb,Pinterest等科技独角兽IPO的市场情绪。
营收增速可观
Lyft为美国第二大共享出行平台,成立于2012年。与Uber不同的是,Lyft的运营区域一直集中在北美地区,尽管启动时间和市场规模均比uber逊色,但由于2017年Uber的一系列负面新闻,Lyft成功了抢下了不少份额。
招股书引用Rukuten Intelligence数据称,2018年12月,Lyft占美国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为39%。平台注册用户数3070万人,注册司机190万人,其中网约车业务活跃乘客1860万、活跃司机110万。
Lyft在其IPO文件中公布,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43亿美元、11亿美元和21.6亿美元,增速可观。
绝对值之外,招股书也显示,Lyft营收的增幅高于同期亏损扩大趋势。2018年,Lyft实现营收21.6亿美元,同比增加104%,2017年营收则同比2016年增加211%。2018年,Lyft净亏损为9.1亿美元,同比增加32%,2017年净亏损与2016年持平。
亏损与营收之比缩小的一个原因,在于Lyft正在提高“预订收入”的留存比例。所谓预订收入是指每次行程的支付总额。Lyft留存的是这项收入减去司机成本和交通费用的部分。过去两年,预订收入平均增长了106%,销售额每年平均增长了153%。
尽管其主营业务仍然是网约车,但与Uber类似,Lyft旗下业务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踏板车等,并正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
如果从报告的数据中减掉研发成本,2017年到2018年Lyft亏损基本持平。眼下Lyft的研发支出高企。网约车公司都试图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一旦配备了无人驾驶汽车,Lyft的运营成本将更低,消费者的叫车费用也会下降。
去年6月,Lyft曾在CapitalG、KKR等私募公司领投下融得6亿美元资金,使公司估值达到150亿美元。而在本次IPO文件中,为Lyft首次公开募集资金承销的银行给出了200亿-250亿美元的估值范围,这意味着该公司在去年6月至今的半年多里,实现了50亿-100亿美元的价值增长。
与Uber激战
去年就传出Uber与Lyft上市的消息,市场认为,这无疑将使两者的竞争白热化。
过去五年来,风投公司、私募股权公司、对冲基金以及跨国公司对两家企业均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来帮助其在上市之前实现疯狂增长。
中国企业也在早期Lyft投资人之列,阿里巴巴在2014年便已入股Lyft,而在2015年Uber进入中国市场时,滴滴和腾讯一起投资了Lyft。
随后几年,在通用、谷歌等巨头的投资与合作下,Lyft快速成长为了美国第二大打车软件。
去年年底,媒体均爆出两家公司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但美国政府停摆使得上市进程拖后。Lyft正式宣布递交IPO申请后,据路透社消息人士透露,Uber的IPO筹备工作还需数周时间才能完成。
市场仍然认为,Uber有望成为2019年最大体量的美股IPO。华尔街日报报道显示,Uber估值有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这也可以解释Lyft抢跑的意愿,希望抢先锁定资金,避免后续更多不可预期的状况发生而影响其集资能力。
尽管Lyft文件中包含了大量信息,对于这家烧钱不断的网约车公司,问题仍多于答案。如果全部使用自动驾驶车队,业务模式会是什么样子?驾乘共享真的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吗?除了两家网约车公司的竞争态势,未来的业态变化将给网约车市场巨头们带来更大的影响。
(责编:肖蒙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