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汽车报 高田气囊问题引发了汽车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行业安全召回事件,其召回始于2008年,涉及19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以及1亿个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据统计,目前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已造成23人死亡,导致超过数百人受伤。
当地时间12月21日,据《底特律新闻报》报道,根据政府和一家法院指定的召回监督机构发布的关于年度召回报告,在政府接管相关涉及高田气囊充气装置的召回三年多后,被召回的充气装置中竟有三分之一仍未更换。
召回进度慢,时间越久气囊危险越大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数据显示,今年有19家汽车制造商参与召回行动,均已取得了进展,同时,在这一年内所有公司的召回维修率都增长了30%。
但是监督人员John Buretta的报告表示,在召回的5000万台充气设备中,有1670万台存在问题的充气装置目前尚未更换。另预计在2019年1月份还将召回1000万台增压泵。
安全倡导者表示,考虑到充气装置的危险性,其维修完成率应该更高。
高田公司的气囊装置使用化学硝酸铵产生一个小型反应,使气囊充气膨胀。但是,充气装置在充气爆炸时,由于威力过大会把一个金属罐炸开,并向司机和乘客发射碎片。
同时,充气装置随着时间流逝,将会变得更加危险。因为硝酸铵会因为高湿度和从高温到低温的循环而发生反应,尤其是在像墨西哥湾南部那样湿度较高的地区。
报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充气式增压机更多的暴露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充气式增压机内相对稳定的硝酸铵化合物就会进一步的降解,使其多孔性更强,挥发性更强,更容易从一个原本用于挽救生命的救生装置转变为危及生命的‘凶器’。”
目前,此事件导致全球范围内至少2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而此次高田气囊召回行动,也迫使高田寻求破产保护,并出售了大部分资产,以支付其巨额召回修理费。
非盈利机构汽车安全中心(Center for Auto Safety)执行董事Jason Levine表示,更换所有的充气机耗费的时间太长了。Levine 还表示:“这些数字不言而喻,在此类气囊使用已达10年,同时在NHTSA负责召回危险气囊的3年后,却仍有2500多万个高田气囊充气装置未修复。”
NHTSA敦促汽车制造商加速公开高田气囊召回计划
三年前,NHTSA开始接到高田公司和汽车制造商的同意令,要求他们加快维修速度,并追究他们的责任,Levine说,“除非NHTSA拒绝实际执行这些命令,从而遗留隐患。”
Levine和汽车可靠性与安全消费者协会主席Rosemary Shahan均表示,NHTSA试图通过在圣诞节前的周五(当地时间12月21日)晚些时候发布报告以掩盖这一问题。Shahan说:“这很尴尬,因为他们必须公布这份报告,而现在正是他们掩藏这份报告的好时机。”
NHT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目前,我们关心的是那些尚未修复的气囊数量,注意到很多制造商在追踪车辆所有者和维修方面正在取得的进展,特别是对于那些安全风险最高,但又最难定位的老旧车辆。”
NHTSA和召回监督机构正在敦促人们去https://www.nhtsa.gov/或者www.AirbagRecall.com查看他们的气囊是否被召回。而在此过程中,车主只需要输入17位数字的车辆识别码。
这份共54页的报告称,汽车制造商正通过先进的技术向消费者“走近一步”,如家访和不同语言的明信片。有些公司甚至会派维修小组到车主家里更换充气装置。报告还称,在过去一年中,有超过720多万台有缺陷的充气装置已经得到了修复。
根据报告分析,在风险最高地区,去年未修复的充气装置的数量也已经减少了一半。
此外,报告还称:“汽车制造商应继续实施成功召回的关键策略,努力制定新的召回策略,以应对高田召回事件所带来的复杂挑战性,并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召回工作的效率和效力。”
(责编:肖蒙蒙)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 卓思与《中国汽车市场》杂志联合发布“2024中国汽车行业客户体验指数(CXI)报告”
- 博世裁员与减薪并举,应对汽车行业挑战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