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已经到了该交“成绩单”的时刻,能否大批量交付是其发展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日前,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威马汽车今年内无法完成1万辆的交付。“新能源车与传统车不一样,因为涉及到国补、地补以及牌照等系列问题,交付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沈晖直言。
据悉,威马汽车2018年交付1万辆的目标,预计将在2019年初完成,且不会影响2019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威马汽车方面,对方表示,其实威马汽车的订单与生产都是可以的,只是由于一些原因,交付比预期有延迟,但不是长期的。
实际上,早在12月初,对于能否实现交付1万辆的目标,威马汽车方面就告诉记者,年底交付1万辆有挑战,影响的因素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确实是在踏实造车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威马未实现定下的1万辆目标,但其他造车新势力诸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均已跨过交付大关,其中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更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已经赢得了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量产1万辆的赌约。
年内交付1万辆口号“打脸”
2018年,被业内称为“造车新势力交付元年”,能否大批量交付是衡量造车新势力实力的关键指标,此番威马汽车无法完成年内1万辆交付目标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据威马汽车官网资料,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三电系统研发企业,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资料显示,2018年3月,威马汽车旗下首台量产车EX5试装下线;4月,威马EX5正式上市开启预售;7月,完成其上市前的最后一轮吐鲁番高温测试;8~9月,新零售体系、价格标准与服务计划落地;9月底开始大批量交付。
据官方介绍,自9月15日起,不到两周的时间,威马电商平台的大定缴纳量达4016单,并且走势持续攀升;其中,从3000元预购到2万定金缴纳的转化率为35%,15个重点城市的转化率超过50%。
9月28日,沈晖在EX5产品的上市交付大会表示,2018年威马交付1万辆,2019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
对于2018年的1万辆“小目标”,沈晖曾在交付大会上表示,“我们整个制造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让我们对这一目标很有信心。我觉得这个市场很大,3000万辆的市场,2000多万辆的狭义市场,1万辆目标不算多,而对于明年10万辆的目标我们也有规划,明年将有两款新的产品正式对外交付。”
对此,威马汽车方面告诉记者,自9月28日交付以来,威马EX5销售火爆,订单数量持续走高,重点城市大定转化率超过60%,交付量和增长率等基本符合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日第三批智行合伙人的签约,威马已签约40家智行合伙人,目前已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了交付工作,威马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日峰值产量已超过200辆。
相继陷入“自燃事件” “退订门”旋涡
实际上,威马汽车曾多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在6月份的时候,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因供应商电池自燃事件,有大量意向用户退订,但威马汽车方面回复记者称,退单是有,但只有很少的量,所占比例很小。
8月份,威马汽车发生自燃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其陷入舆论风波之中。威马汽车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燃车辆位于成都的威马研究院园区内,研究院并不完全对外封闭,且自燃的车辆是经过多轮破坏性试验报废的早期试装车。
此前,本报《因用户投诉再陷退单风波 造车新势力威马遇“多事之秋”》报道提及多位威马汽车用户在网上反映威马不讲诚信,不提示国家补贴政策调整的风险,低价诱导用户下单,且设定不退款协议,公司存在价格和合同欺诈等问题。遭遇相同情况的威马用户建立起维权群,并在相关平台上进行了投诉。
而后在11月28日,威马汽车官方微信推出“Fast Pass计划”,承诺只要在12月11日前(含当天)在电商平台完成大定支付,并在12日与26日前(含当天)付清全款,就可以确保其在2019年1月31日前提车。同时,在该计划中明确提出使用金融政策的用户无法参与。因此,此计划一经推出,再次遭到此前一些大定用户的投诉。
对于此事,威马方面告诉记者,威马的任何举措都是按照既定节奏进行的,并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及法规,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需求。不存在全款用户会优先提车的情况。无论用户以何种方式支付车款,威马都会通过不断释放的产能,满足用户如期提车的需求。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预见过这么多的问题,和用户的交流也没有那么全面,所以现在会有一些来自用户端的抱怨。”沈晖直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造车在车辆研发、线下体验店扩张、互联网营销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除了技术上的原因以外,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小马拉大车。也可能其产品设计、技术等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还在PPT阶段,就想实现量产交付,有点拔苗助长。
在盘和林看来,汽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其生产线不似手机代工线那样,轻松上马。我国目前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公司,都不是重资产型公司,多数公司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产品设计创新和技术突破上,但生产制造能力偏弱,这是量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责编:牛建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