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西林隆
(新浪汽车 11月6日报道)从2003年东风有限成立到2017年销量达150万辆,15年间日产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将近100倍。这一数字是日产过去在华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以“TRIPLE ONE”新中期事业计划为代表的战略规划,将推动日产开启新一轮在华“攻势”。
“自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无论是在增长的速度方面,还有规模方面都是史无前例,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在全价值链上做到最好,才能应对中国市场巨大快速的变化以及多样化的需求。”
日产汽车公司副总裁、中国事业部本部长、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西林隆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接受新浪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说道。
他认为,中国市场对于日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短期来看,中国市场存在一些课题待解决;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依然具备很大的潜力。所以,日产将坚持既定战略,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来贯彻我们既定的方针和战略。”
销量稳步增长
2003年成立东风有限、2004年成立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06年开始零部件出口,2007年导入英菲迪尼……日产在中国的发展步调可以说相当扎实。
目前,日产在中国拥有广州、襄阳、大连、郑州四大生产基地,共8家整车工厂。根据公开的数据,2017年,日产在华销量约为150万辆,同比增长12.2%。今年1-9月,在中国整体汽车市场销量低迷的情况下,日产销量却实现了“逆流而上”,累计销量近110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
西林隆将日产在华的优异表现归结于产品及时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市场需求变化很快,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认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即最新的技术、最顶尖的品质以及最好的销售,才能在中国市场获得良好的发展。”
实际上,日产在中国本土化产品上的优势,一方面也取决于其拥有强大的零部件供应链。在上海和广州,日产成立了零部件出口公司,推动动力总成和Tier 2零部件的不断国产化。
“日产汽车在华年产量超过100万台,包括零部件及其它很多构成部分,均可以使用更多国产部件。这得益于我们具备了在华零部件量产的优势。”西林隆说道。
除了国内整车工厂使用,日产在华零部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在2006年到2017年,零部件出口数量增长了38倍,与日产合作的本土企业从最初的2家增长到目前的55家。从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不仅日产品牌使用,另外还包括三菱汽车在内的雷诺-日产联盟。日产和联盟之间有一个共享平台,该平台所生产的产品会用到很多共同部件。
“在中国如此大的零部件量产规模,我们必须要更加有效地利用,以提升成本竞争力和品质。”在问及日产在华本土化车型是否会出口海外时,西林隆表示,“日产在整车方面制定了优先顺序,必须要优先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关于整车的出口会在其之后考虑,但在零部件出口方面会不断扩大出口。”
600亿投资推动下一个五年计划
销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产业生态链的不断完善,使得日产在中国市场更加野心勃勃。今年初,日产华合资公司东风有限正式发布了“ TRIPLE ONE” 新中期事业计划。
按照规划,2018年到2022年,东风汽车有限将年销量增加100万辆,至2022年达到260万辆,并实现当年销售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TOP 3的汽车厂商。
为此,东风有限将引入40多款车型下通过智能科技、电动化战略来支持销量的增长,同时将投资6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的实施。
对于资金的使用规划,西林隆透露道,“600亿人民币的投资,肯定会涉及到产品的开发、生产方面的投资还有‘绿色2022’计划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
其中,‘绿色2022’计划是日产推出的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从产品上来看,未来五年,日产在将引入40多款车型中有20款为将是电动化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型和e-POWER车型,积极推进电动化车型的销售占整体销量的30%。
实际上,9月份,日产在华已经正式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这是 “Triple One”中期事业计划发布的第一款电动化车型,搭载了日产智行科技技术,也是日产“绿色2022”计划的重要部分。
“我们是在一条全价值链中充分贯彻我们在华业务的方针,在涉及环境、社会和企业管理机制等多领域内推动‘绿色2022’计划的实施。” 西林隆说道。
(责编:牛建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