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8月和7月销量同比分别下跌3.8%和4.0%后,9月汽车市场再迎来巨大下滑。这也给“金九银十”的说法萌上了一层阴影。根据中汽协的数据,9月份我国汽车销量为239.41万辆,同比下滑11.55%,这是今年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车市销量负增长,同时也是自2012年1月26.4%的跌幅以来最大月度降幅。
不过,这次下跌与2012年1月同比下跌不是一个概念,2012年是由于整个春节假期全部在一月,而这次下跌是在销售的黄金时段,因此意义完全不同。
九月份细分市场销量以及同比变化(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具体细分市场来看,9月轿车销量为100.59万辆,同比下降13.38%;SUV销量为87.28万辆,同比下降10.10%;MPV销量为14.70万辆,同比下降11.39%。可以看到,9月份的轿车、SUV、MPV三大板块均有大幅下滑,但从下跌幅度来看,轿车市场的跌幅最大。
在整体车市不景气的环境下,SUV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下滑属于常态,而轿车市场在经历过“回暖”势头之后突然暴跌也有其原因。
回暖势头
继2012年12月,轿车市场以9%的月度同比增幅超过SUV的8.1%之后,轿车市场的增幅再也没有追上过蓬勃发展的SUV。在这五年中,轿车起起伏伏,最高下滑幅度超过两位数,而SUV市场一直增长。
今年5月份,轿车销量达到了94.01万辆,同比增长12.09%,而SUV销量为76.13万辆,同比增长6.51%,这也是近年来轿车单月销量增速首次超过SUV。通过查阅中汽协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轿车6、7、8月销量增速依次为+9.11%、-1.25%、-3.4%,而SUV市场6、7、8月销量增速依次为-0.52%、-8.24%、-4.7%。这些数据表明,轿车市场正在回暖。
在合资品牌新产品推出下,轿车市场从供给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产品,推动了轿车市场销量的增长。以朗逸为例,作为大众品牌在中国最早推出的“纯本土化”产品,其自从2008年上市以来,就几乎“统治”了家用A级轿车市场,长期霸占家用A级车市场。而全新一代朗逸的上市,无疑会再次令Lavida家族保持了产品和市场的新鲜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新朗逸在8月份共计销售38946辆,同比增长了12.3%,再度回到了轿车销量的榜首。
轿车销量增速加快另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消费升级。我国汽车消费者,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对于更加舒适、品质更高和性能更优越的产品需求日趋旺盛。而无论是产品质量水平,还是舒适程度,轿车明显都更强于SUV。
再次,在汽车行业整体弱势的情况下,新能源轿车的持续大幅增长是导致轿车销量增速高于SUV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9月份轿车销量排行榜(数据来源:乘联会)
为何突然暴跌?
然而,在9月销量排前10的轿车品牌中,有三个降幅均超过了15%。其中,全新英朗降幅达到了46.2%;速腾降幅为22.0%;而吉利明星产品帝豪降幅为17.3%。新朗逸、轩逸等爆款车型在“金九”也只是达到了微增长。那么,眼看轿车回暖之际,为何和突然又无望了呢?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轿车产品没有完全迎合用户。以跌幅最大的全新英朗为例,其全线换装了3缸发动机。而三缸发动机的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但缺点更为明显,发动机抖动,运行不稳定,而且因为进气口减少,导致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偏弱。由于三缸发动机大多用在廉价的小排量微型车上,给消费者留下了低端货、质量差的印象。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变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逐渐降低,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较易受价格影响。以帝豪为例,在产品力上其自然是同级别自主车型的标杆,但面对“金九”,价格优惠并不大,面对大幅降价的合资品牌车型,帝豪的价格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再次,轿车呈现回暖趋势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市场持续负增长,在低基数、主流车型降价促销、新能源以及豪华车市场强带动下呈现快速增长,整体呈现了增速趋势,但这种趋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依然不够牢固。
除此之外,油价上涨以及国六标准即将发布,也让不少潜在消费者依然处于观望状态。
(责编:数读小哥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