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传闻现“实锤” 斯巴鲁承认排放数据造假

在“五一”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斯巴鲁株式会社(SUBARU:7270.T,以下简称“斯巴鲁”)公开披露其内部检查报告。报告显示,斯巴鲁员工在汽车燃效消耗和尾气排放方面篡改了数据。

距离2017年10月“质检门”仅半年时间,斯巴鲁再传丑闻。针对数据篡改问题修复以及危机后信任重建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采访了斯巴鲁(中国)相关负责人,然而,截至记者发稿也未获得相关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斯巴鲁是日本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子公司,成立于1953年,主要从事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以及部分飞机、发动机制造业务。斯巴鲁在日本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六,丰田汽车部分持股该公司。

2017年至今,日本制造工业先后出现高田气囊申请破产保护、神户制钢造假、日产和斯巴鲁质检问题等负面消息,由于上述消息的不断出现,一直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制造”也开始逐步走下“神坛”。

造假传闻现“实锤”></p><p><strong>承认造假</strong></p><p>根据斯巴鲁总部官网披露的检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公司对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生产的,样本容量为6939辆汽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903辆汽车的燃料消耗率、喷油排放气体数据被篡改。被篡改车辆涉及森林人、翼豹、“EXIGA”、“WRX”以及丰田“86”在内的9款车型。</p><p>根据其内部审查,该公司涉事员工表示,篡改数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篡改工作是在负责该工作的班长授意下完成,相关涉事人员曾就某些环节达成了一些“默契”,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代代传承”。对于篡改工作,课长以上管理层并不知情。</p><p>该报告还显示,员工篡改数据是为了使相关数据达到最优标准,数据改动幅度不大,商品的标准符合该公司的质量管理基准,因此并不会为此对被篡改车辆进行召回。</p><p>“尾气排放这块也不算技术上的难点,为了达到排放上的高标准,汽车的动力系统就会减弱,同时制造成本也会增加,所以他们就倾向于采取一些简化性的措施。”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斯巴鲁此次的非法数据篡改和2015年的大众柴油机“排放门”本质不同,并不会伤害到产品核心品质。</p><p>事实上,该公司的“自我检查”是源于半年前的“质检门”。2017年10月,日产公司被爆常年使用没有资质的质检员进行整车出厂安全检查,事发后,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日本各大车企进行内部排查,斯巴鲁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据了解,该操作在涉事的工厂中延续了30年之久,斯巴鲁为此召回了25.5万辆汽车。</p><p>此外,2017年12月,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斯巴鲁汽车或存在里程等数据造假现象,斯巴鲁官方对此进行了否认,并随即上报日本国土交通省(当地监管部门),开展了内部自查。</p><p>2018年4月27日,斯巴鲁在东京召开记者会披露调查结果,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篡改是因为基层员工缺乏对公众利益和规范意识的重视,未来公司将在强化规则和教育,优化内部审查流程、细化检测法规以及加强层级间沟通等6个方面展开整顿。</p><p>斯巴鲁社长吉永泰之公开道歉,并表示员工不遵纪守法是极其严重的问题,管理层和公司同仁将认真反省,防止此类问题再发生。</p><p><strong>在华趋“颓”</strong></p><p>4月末,斯巴鲁(中国)向国家海关总署备案了召回计划,自5月9日起,召回部分2013~2014年款的力狮、傲虎、翼豹系列汽车,涉及424辆。据了解,该批次车型主要是安装了问题频出的高田气囊。</p><p>斯巴鲁一直以纯进口的方式在中国销售,但市场表现并不亮眼。“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比较喜欢德系车,日本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组成员李颜伟说。据他分析,斯巴鲁产品力比同属于日系的丰田和本田差很多,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相对尴尬。就具体车型而言,斯巴鲁比较畅销的是SUV车型“森林人”系列,但随着合资品牌在该类车型上的纷纷进入,定价较高的进口斯巴鲁逐渐失去了优势。</p><p>2004年,斯巴鲁进入中国,彼时受制于外企不得在华自建销售渠道的要求,斯巴鲁在华的销售便与大型经销商集团绑定。据李颜伟介绍,2005年《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实施之后,要求总代理商对所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实际上默许外企在华成立销售公司。当时斯巴鲁的规模体量比较小,并未立即自建销售渠道,北与庞大集团,南与森那美,中间和上汽安吉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销售格局,后两者的渠道后期也纳入了庞大集团。</p><p>2010年,斯巴鲁曾被爆要与奇瑞在大连合资建厂,后者于2012年与捷豹路虎合资之后,两者之间的合作传闻便不了了之。随后也曾传闻欲与北汽、上汽合资,最终均未落地。“斯巴鲁错过了合资的时机,当时想合资时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后来国家又开始控制审批。”崔东树说。</p><p>在崔东树看来,斯巴鲁并非不重视中国市场,而是日系车企认为,纯进口不仅能保障更大的获利空间,而且能保护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这和雷克萨斯的思路比较类似,目前的销售颓势也和其没有国产有关系,产品本身没有问题。”</p><p>2011年,斯巴鲁销售达到5.7万辆,成为其迄今的历史峰值,此后连续多年下滑。2017年斯巴鲁在华销量为3.1万辆,同比下降34%。</p><p><strong>走下“神坛”</strong></p><p>日本制造一向以精密、安全、优质等形象示人,但近期频出的日本制造丑闻,开始让其“完美人设”出现裂痕。</p><p>2014年,多起气囊致死事故导致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气囊安全进行调查。2017年2月,在全球气囊市场占有率过半的高田公司公开承认旗下产品不合格,并曾在过去10余年篡改安全数据。</p><p>2017年10月,日本神户制钢被爆数据造假。根据日本官方的调查,神户制钢篡改了其分布全球的23家工厂的部分重金属产品质量数据,波及多家知名车企在内的公司688家,涉及飞机制造、新干线和汽车制造等行业。</p><p>除了这两大巨头,去年下半年,日产、三菱、铃木等也被爆出使用无资质员工安检、篡改油耗数据等问题。世界500强的东丽公司也公开承认篡改了汽车轮胎的补强剂等质量数据。</p><p>日本科尼尔管理咨询公司法人梅泽高明公开表示,日本制造丑闻在于没有推动企业业务战略和盈利模式的升级,仅仅关注管理目标,使得一些难以达到标准的一线员工被迫铤而走险。</p><p>我国的多位知名宏观经济专家和财经类学者也撰文指出,日本制造业擅长“守成”和“学习”,缺乏“引领”和“创新”,历史上在手机、计算机等领域多次错失发展良机,就汽车领域而言,相较于德系汽车,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竞争上也处于下风。</p><p>(责编:吴小飞)</p>              	<p style=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07
造假传闻现“实锤” 斯巴鲁承认排放数据造假
报告显示,斯巴鲁员工在汽车燃效消耗和尾气排放方面篡改了数据。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