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车展上,宝马集团携14款首发车型重磅亮相,呈现史上最强大的首发阵营,包括全新BMW>
宝马集团正在不断推进电动出行战略,并已经成功将电动化延伸到核心品牌中。在北京车展上,宝马集团共展示了7款电动车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全新BMW iX3概念车迎来全球首发。全新BMW iX3概念车的后续量产车型将于2020年在中国投入量产,清晰传达出宝马集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的信心和重视。
宝马集团还带来了BMW>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宝马集团还重点展示了在X车型和大型豪华车两大细分市场的产品攻势。2018年是“BMW X之年”,除了BMW X3之外,创新BMW X2和全新BMW X4也在北京迎来亚洲首发。
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大型豪华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与领导力,宝马集团进一步扩大在大型豪华车细分市场中的旗舰阵容。BMW X7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中国,诠释了豪华和专属的风度与气势,大型SAV多功能性与插电混合动力的完美结合。
在本次车展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接受了包括新浪汽车少数媒体的采访,阐述了宝马的产品规划、发展以及一些热点问题。以下为采访内容:
大家都对国产X3非常关注,曾经很多人期待加长版。在您看来,新一代X3国产以后对于这个级别的竞争关系会有什么改变?
回答:每一款产品引入中国或者在国产化过程当中,我们在进行决策都会考虑是否适时对其进行加长,对细分市场客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全新X3和上一代X3相比本身已经加长了54毫米,内部空间已经在前一代基础上加大了。我们认为目前全新X3从空间和动力系统平衡的角度来讲已经非常完美,引入国产的时候不需要再进一步对它进行加长。
说到市场预期,我们观察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两个趋势:第一,对于SUV的热爱居高不下。第二,大家对中级豪华车市场,比如像3系、X3这个级别的豪华车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其实是非常热捧的。这两个趋势相叠加,我们认为X3在国产之后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款产品。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市场,这对宝马有何影响?
宝马集团有一个基本原则,生产跟着市场走,市场在哪里生产就会跟到哪里。而市场是由需求来决定的,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市场就在哪里,我们的生产就会跟到哪里。这也可以解读为,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进一步贯彻本土化战略。目前,我们有6款国产车型,是这个原则的很好的印证。
我们都听到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的讲话,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鼓舞,其中关键词就是开放,推动自由贸易。我们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自由贸易和进一步正常的进口是能够维持的,未来也会继续开放。我们不会过度猜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未来如发生变化,我们也有充分的灵活性来应对变化。
宝马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主要是和华晨的合作,现在又和长城进行了战略合作,前段时间外媒有报道称和吉利进行战略合作。和吉利的战略合作是否属实?此前曾经有消息称汽车合资企业股比进一步开放,关税进一步下降。新的变化下宝马在中国和这些企业合作会有哪些变化?
从BMW品牌来讲,目前唯一的合作伙伴就是华晨,过去15年当中我们和他们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华晨宝马是迄今汽车行业合资的典范。我们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加深,我们也在讨论引入更多的产品进入华晨宝马,在沈阳工厂进行国产,国产化的战略在稳步的推进。从BMW品牌的角度来讲,我们目前唯一合作伙伴就是华晨集团,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稳固。
我们不能确认您刚才讲的和吉利的合作。但是集团旗下另外一个品牌MINI正在和长城讨论合作。MINI全球未来战略的路线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拓展;第二,电动化,生产电动版的MINI。要实现这两个战略,很自然的要在中国寻找相关的合作伙伴,实现相关产品的国产,进一步推进MINI品牌的电动产品进行本地化生产。目前,我们和长城的合作进展到签署意向书的阶段,表示双方有意向进行下一步合作的谈判,后续还有很多需要继续讨论。
宝马全球第一季度销量60万辆左右,中国大概15.3万辆,占到25%的样子。宝马X3国产之后对整年销量有怎样的推动作用?今年宝马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对于宝马集团全球销量有什么影响?
从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豪华车市场销量的增长和速度永远是高于总体汽车市场平均的速度,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对于豪华车品牌来说都是这样的情况。其中,豪华车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就是本土化,所有豪华车品牌过去几年的增长,绝大部分都是国产车型贡献。宝马也不例外,我们也在跟合作伙伴积极推进本土化战略。去年我们交付了近60万辆车,第一季度销量15.3万台,今年有大量新产品攻势,特别是国产X3上市之后,我们一定是可以超越去年的销量,但具体增长多少目前还没法告诉大家。
我们注意到今年车展上宝马带来了X7和8系概念车,它们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豪华车市场在全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增长非常快,不仅是在中国,还有中东等地区。随着财富的增长,中国这个细分市场的客户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
到了这个细分市场当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些人不需要代步工具,他已经有很多了。目前在大型豪华车这个细分市场当中BMW其实只有两款产品,一个就是7系,一个是i8。现在,SUV市场的热度仍然非常高,这个细分市场的客户又非常喜欢超豪华车和比较大的车,X7就应运而生了。这是非常自然产品延伸,X家族也有了一款大型豪华车。而8系是真正能够代表BMW形象的,融合了宝马集团最新的技术,同时又是充满情感色彩。8系家族有着丰富的产品,包括跑车、敞篷等多种选择,满足客户需求。车展结束之后,我们会继续把X7和8系两款概念车留在北京,继续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展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预展平台来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大车型的看法、评价、建议等等,充分听取中国用户一些见解。
之前在上海发布新能源530Le这个价格真的是让我们消费者非常惊艳,在X3上有什么样的定价策略?
每一款新产品在定价上都充分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我们会跟经销商坐下来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意见,也会有一些研讨的活动,来确定一个比较平衡的价格点。我们希望的不是价格便宜,而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性价比平衡。高质量的产品,配备先进的技术,价格也能够接受,对于客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X3的定价同样采用了和5系同样的策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之后确定了价格。入门款本身标配已经很高了,大概40万起的样子。明天我们会公布详细的价格清单,各个配置价格清单,这对顾客来说很有吸引力。
宝马是否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新能源车规划?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创新性的企业,咱们在展馆应该也有看到有一些比较新型新能源企业,宝马是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市场,包括这些咱们中国新兴的企业?
讲到新能源车战略,宝马是整个豪华车市场当中最早推出新能源车产品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说得多做得少,我们2011年就建立了新能源子品牌BMW>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世界规模最大,而且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长。我们目前已经给客户提供非常丰富的产品阵列,包括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530Le、BMW i3等等。
未来,BMW iX3将在2020年开始在中国生产,这是第一款纯电动BMW车型。我们还在展台见到了BMW i Vision Dynamics,它将作为BMW i4进行量产。这些都是纯电动车。我们会不断扩大我们新能源车的阵容,到2025年我们计划提供25款新能源车,其中12款是纯电动车。
第二个问题,我们非常欢迎市场中涌现一大批新兴的新能源车厂商。有一些品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开发的速度和进展程度让人耳目一新。我们非常欢迎新能源车有越来越多竞争者,这个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希望更多优秀的本土的企业和老牌车企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让新能源车发展得更快更好。
两会期间政府传递出的信号也非常明确,整个社会有两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低碳。未来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来讲,电动化和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两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之前听说X7有两种选择,6座和7座。未来宝马对X7有什么样的定位?BMW X7所处区细分市场确实有上升空间,但这个价位的车型需求总量不是很多?
X7未来进入中国有两种版本,一个是6座,就是222结构;还有一个选择是7座,232结构。考虑到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我们愿意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来适应不同家庭的结构。
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二三十年前从来没有人会买车周末去山里,现在大家周末度假方式已经非常常见,甚至会有人自驾去更远的地方。我们充分考虑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演变,给车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宝马新能源车今年全球销售14万辆的目标当中,中国大概占多少?
我们没有办法提出具体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说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其中重要的增长动力就是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530Le,无论从媒体还是消费者都给了我们非常积极的反馈。我们对这个车的销量非常有信心,它会成为今年宝马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方面重要的助推力量。
(责编:牛建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