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系豪华车三强宝马、奔驰、奥迪均发布了第一季度的销量。总体来看,三者均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三者之间的竞争也在日趋激烈。
从全球来看,3月奔驰品牌全球交付量为237,307辆,较去年同期上涨3.9%;第一季度,奔驰品牌共售出594,304辆新车,同比增幅为6%。Smart品牌在第一季度销量为30,726辆,同比下滑了10%。但总体上奔驰汽车在第一季度实现了625,030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1%。
奔驰全球销量
宝马集团包括BMW、MINI、劳斯莱斯品牌在内,3月份全球销量达到256,162辆,同比增长0.5%。在2018年一季度,宝马集团全球累计销量达到604,629辆,同比增长3%。
宝马全球销量
宝马和MINI两大品牌第一季度共计销量达到603,822辆。BMW品牌3月份全球销量为213,701辆,同比增长0.8%;第一季度全球销量为517,447辆,同比增长了2.8%。
从各车型来看,宝马1系第一季度销量销量为53,727辆,同比增长了27.8%;宝马X1销量为77,296辆,同比增长了17%;宝马5系销量为94,733辆,同比增长了13.5%。
MINI品牌3月份全球销量为42,126辆,同比下滑了0.7%,第一季度销量累积为86,375辆,同比增长了4%。
奥迪在3月份全球销量达到183,750辆,同比增长6%,而在整个第一季度,奥迪全球销量达463,800辆,同比增长9.8%。
从宝马品牌、奔驰品牌以及奥迪品牌比较来看,第一季度奔驰夺得了全球冠军,而宝马为季军,奥迪为第三。这一格局与2017年整年的销量一样。2017年,奔驰品牌全年销量增长了9.9%,达到229万辆,相比较之下,宝马品牌销量增长了4.2%,达到209万辆;而奥迪2017年全年销量增长了0.6%,达到188万辆。
决战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在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全球市场中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第一季度,奥迪在华交付了154,270辆汽车,增长了41.9%,占全球总销量的33%。;宝马第一季度BMW和MINI品牌在华累计销量为152,924辆,同比增长了7.1%,占到全球销量的25.3%;而奔驰今年1-3月份包括奔驰品牌和Smart品牌在华共销售169,932辆新车,同比大增17.2,占全球总销量的27.2%。
从销量上来看,奔驰显然成为了第一季度中国豪车市场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奥迪。显然,进入2018年后,开启在华营销新纪元的奥迪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势复苏。宝马虽然位于中国豪华车季军,但稳定的增长态势以及即将发布的多款车型呈现出了强有力的反击之势。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国产奔驰占据奔驰在华销量2/3。据了解,2018年奔驰除了向中国市场导入更多进口车型外,还将继续扩充北京奔驰产品阵营,其中GLC-L和C级中期改款车型等多款车型将“入驻”北京奔驰。与此同时,将于今年建成投产的北京奔驰发动机二工厂,为更多新车型的国产提供产能补充。根据奔驰规划,2018年预计将在中国市场推出GLC-L、中期改款C级、全新GLS和全新G级四款新车型。
而2018年奥迪将迎来产品和品牌的“双大年”,将要推出三款重磅新车,其余部分车型为改款车型,共计推出16款新产品。
同时,2018年宝马迎来“BMW X之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BMW和MINI共计16款新产品,其中,宝马X2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国产全新一代宝马X3将在2018年夏季上市。
在即将开幕的2018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宝马集团将迎来史上最强大的首发阵营,共展出的14款首发车型包括:三款全球首发,七款亚洲首发,以及四款中国首发。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表示,“中国市场在新一轮的品牌和产品攻势下持续发力,巩固体系能力,致力于高质量的业务发展。”
从第一季度的销量来看,奥迪、奔驰、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只会越来越激烈。其中奔驰会依靠最大程度的国产来强力保持第一的位置,而奥迪在中国市场复苏后会争取强劲增长势头,宝马的强烈反攻之势能否撼动两者第一第二的地位也同样值得期待。
(责编:牛建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