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在中国市场做得比较好,觉得自己有胆气,有力量到海外去做并购了。”德勤中国汽车行业财务咨询领导合伙人虞正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感言,伴随中国国有和民营车企实力增强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在虞正看来,汽车业本身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而非一个区域性的产业,国际上的汽车巨头都是全球性的布局。“不论通用还是大众,大多数车子都是就地生产,附近销售的,就需要把OEM(代工生产)的厂开在全世界。”
虞正指出,这里的好处是会使得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成本比较低,除了少数高端车在一个地方生产,再以高价卖到全球,甚至需要各国消费者等待之外,大多数的汽车都是走规模化路线。
此前,李书福的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国资车企上汽在印度也进行了并购。虞正指出,投资整车厂是比较难的,中国车企有的是买一个品牌和网络,有的则是通过合资去实现,“吉利是买了一个品牌,而上汽在印度是一个合资公司。”
“我们还不是老大。”结合中国国有和民营整车企业过去的海外成功并购案例,虞正直言,和国际巨头们来比,国内的上汽、吉利等目前都还处在全球布点的初级阶段,这些公司只是取得了国内成功,和巨头们比还有相当差距,差距包括在全球性的视野和网络等方面,可以说,现在中国优势车企还处在一个向全球性网络进步的过程当中。
不过,虞正也指出,在海外并购方面,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情况和整车企业是不太一样的。因为,中国国内有大量的合资汽车品牌,因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国际巨头此前已经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了,所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往往是把在国内的服务延伸到国外去,而且汽车零部件行业本身就需要中国企业能贴近整车厂去供货,比较典型的就是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可谓海外并购的“老司机”。从1994年福耀集团在美国成立了绿榕玻璃正式开启海外扩张开始,曹德旺就没有停止过脚步。仅2014年福耀集团收购通用汽车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一家老工厂,当时报道的投资就高达2亿美元。曹德旺还计划在2017年年底以前签订总值10亿美元的收购合同,其中位于莫瑞的工厂是收购计划中的核心部分。该工厂投产后计划为北美地区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市场供应汽车玻璃,市场份额预计达到25%。
虞正还指出,有些国外的零部件公司会把一些业务分拆出售,这提供了机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去购买并购,“浙江有一些公司就是这样在做的,作为公司转型的努力,如浙江延峰。”虞正说。
延锋汽车内饰由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和安道拓在2015年合资建立,安道拓为原江森自控汽车座椅业务,后从江森自控剥离。根据2016年全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从销售额涨跌看,延锋汽车内饰系统和安通林集团增幅第四高,为30.8%。
除了整车和汽车零部件资产,虞正认为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新技术也是值得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优质资产,这类海外并购有助于中国车企在相关方面去追赶全球性的成熟公司,包括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新能源等等。中国车企如果能买到新技术的种子,就有可能改变行业,中国车企目前在不少技术上与有的国际巨头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当然,这些资产多集中在创新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风险点,虞正表示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毕竟从海外并购的历程看,中国车企哪怕是比较有经验的公司一般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参与到海外并购时,有很多事在国内行得通,在海外则不一定行得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学习摸索。
虞正介绍,作为中介行业,体验很深的是海外并购谈判是非常专业的,交易对手都是有一个专业团队来专做并购,表面上中国车企打交道的是一家海外车企,实际上是车企里的专业并购团队。对此,很多中国车企欠缺相关经验。
海外并购的风险点包括对当地经济、文化、交易规则以及日常经营规范等的不了解,“我们的企业会走一些弯路,没有提前充分了解风险,有些风险是在交易之后才发现的,因为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以,到相对不熟悉的地域开展并购,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工作。”虞正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