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储能技术的突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不少上市公司都姿态积极,希望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以扩展业务版图。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上动作频频且出手大方。继比亚迪传出要将旗下动力电池公司公众化后,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超百亿元合作也掀开了帷幕,这也标志着主机厂与动力电池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主机厂与动力电池厂商不再是单纯的动力电池包“一锤子买卖”关系,而是深入到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开发的局面。
宁德时代总裁黄世霖表示,预计到2020年其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50GWh。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的话,将超过特斯拉此前宣布的35GWh和比亚迪此前宣布的34GWh的产能。
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重量级选手,北汽新能源也拍马赶到。6月27日,东方精工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德”)于2017年6月26日在北京市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签订了2017年度战略采购合同(以下简称“采购合同”),北汽新能源拟于2017年内向普莱德采购8万台动力电池,总金额达36.89亿元,采购合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新能源车企布局动力电池 普莱德签得37亿元大单
对于这份总额高达36.89亿元的业务大单,东方精工表示,本次签订的采购合同总金额为36.89亿元,占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的240.58% (说明:由于公司2017年4月7日完成对普莱德100%股权的收购并实现交割,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未包含普莱德的财务数据,因此该比例较高)。采购合同如果充分履行,将对公司本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同时表示,北汽新能源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履约能力较强。因此,普莱德与北汽新能源签订2017年度采购合同,有利于保障普莱德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普莱德的市场竞争优势。
事实上,早先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比亚迪就突然宣布,考虑要将其汽车电子业务部门拆分独立运营,不再是比亚迪一个“内部”企业,而是要敞开大门,向全社会提供电池。也就是说,比亚迪电池开始从自我循环,步入了社会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不仅给自己企业提供电池,还要为了其他企业进行配套。
紧接着,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也以超百亿元规模的大手笔投入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成立了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公司通过合资方式联合车企不仅可以延伸产业链,同时可拥有更多话语权。毕竟,电芯作为电池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零部件,其主要技术全部来自于电池厂。而对于车企来讲,其新能源车电池供应将获得可靠保障,充电速度、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等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双品牌战略布局智能驾驶 北汽新能源发布旗舰产品
而就在北汽新能源刚刚宣布与东方精工签订了36.89亿元的动力电池业务大单之前,公司发布了其新款旗舰车型——EU400,60km/h等速续航超过460km,从扩大纯电动车使用场景半径和促进纯电动车普及的角度为“卫蓝行动”提速。
对此,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称“北汽新能源推出续航400公里的产品,意在延续我们作为纯电动车行业领航状态,不管是在产品上,还是营销模式、乃至整个生态圈的领域。”
事实上,EU400除了拥有了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外,还保持了亲民的价格,这也是大多数对纯电动车有意向的消费者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EU车型最高单月销量为4580辆,而此次拥有更长续航里程的EU400将会进一步提升北汽新能源EU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北汽新能源曾在广州车展发布ARCFOX-1电动小车,并公布了ARCFOX的全新产品布局。在问及双品牌战略的具体规划时,张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未来ARCFOX品牌将更多面向年轻用户群体,主打品位和个性化等概念,最新车型有望在明年的北美CES展上面世。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新合资时代第一车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上市
- 德国大众正计划关闭至少三家本土工厂,或裁减数万名员工
-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喜迎第100万辆Model Y下线,源自GA4生产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 特斯拉又被美国交通管理局调查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梦遇难以落地?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9月欧盟混动汽车市占率首次超过汽油车
- 马斯克遭《银翼杀手2049》制片方起诉 称Cybercab发布会盗图
- 阿维塔代客泊车吓到居民遭起诉,回应称已沟通致歉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