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汽车扒谈)一个品牌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储备。如今,中国品牌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并处在了产品爆发的关键节点。尽管面临着市场竞争以及消费层的质疑,但中国品牌只要能直面挑战、继续提升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把所有的质疑全部消除,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
在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成长的20年中,它们经历了低端制造的阶段,迈过了技术落后的门槛,踏上了自主研发的征程。这段征程走得很艰难,但也颇有收获。
去年以来,中国品牌再次尝试高端化之路,并出现了吉利汽车的全新高端品牌LYNK&CO(领克),以及长城汽车SUV高端品牌WEY,中国品牌开始被引领再次向上迈进。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此前就说道:“当前自主车企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提升品牌力,实现高端化发展。”
然而,车秀于市,风必摧之。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不仅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升级,也让很多对中国品牌产品本就质疑的消费者更茫然。前段时间,有消息爆出吉利汽车出现了“铁屑事件”,长城也被爆出现“油耗造假”事件。
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上充斥的大批跟风抹黑这些中国品牌的言论,两个事件可以说在消费终端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据吉利汽车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今,仅抹黑吉利的账号就多达364个,攻击博越的论坛账号也达到了151个,且都为同一时间注册,同一时间攻击。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估计这件事后心中最大的质疑就是——中国品牌真的像大家所说,还是在产品技术和质量上不作为、只顾营销吗?这些中国品牌产品出现的瑕疵,真的存在“致命性”缺陷吗?如果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还是应该理性、客观的了解一下,中国品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中国品牌的快速成长是事实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每当中国品牌取得一定市场成绩时,总是会有一些圈内外人跳出来提醒大家——中国品牌技术仍然落后,产品质量还是不值得信赖等等。其中不仅有一些另有目的的“车黑”(圈内俗语,泛指以黑指定企业为生的键盘侠),也包含了一些本就对中国品牌不认可的消费者。
因此,一旦中国品牌产品出现瑕疵,就容易被大家夸大其辞、不断抹黑。尤其是针对某些在中国自主品牌阵营中,表现比较突出、营销做得比较多的车企,遭遇的网络键盘侠尤其多。但中国品牌真实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或许只有身处汽车圈的人才懂得。
从数据上来看,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自主品牌不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已实现了“质的飞跃”。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2793.89万辆,实现了13.74%的高增长。其中,中国品牌销售占比就达到了43.2%,同比增长20.5%。
今年5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2.98万辆,同比增长1.7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67%;而今年1~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18.32万辆,同比增长4.11%,占总销量的比例竟达44.40%,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2个百分点。
而反观其他国别品牌,今年1~5月份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189.32万辆、162.76万辆、111.67万辆、37.69万辆和16.16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10%、17.28%、11.85%、4%和1.72%,增长速度仍然不及中国品牌。
消费者也要谨防变“键盘侠”
那么近几年中,中国品牌为什么突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呢?
有业内人士曾分析,一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给中国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二是中国品牌对技术升级的重视,让自身产品力得到不断升级,产品自然实现了质的提高;三是对SUV的产品布局速度快于合资品牌企业,使中国品牌抓准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四是得益于车企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促使自主品牌产品快速升级。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品牌的成长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这个市场整体都迎来了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这从一般的制造工业发展路径来说,其实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技术工艺和质量工艺的提升,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全球产业链整合以及国际化人才引入等多方面配合的。再加上汽车本就由2000多个零部件组成,设计和组装工艺之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与升级。
但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一旦中国品牌产品出现问题,宽容尺度不仅不放大反而立马缩短,这种差别对待,根源还是在不少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产品与生俱来的不信任感。
正是这种不信任感,让很多“车黑”有机可乘。早在2015年,在被业内看作是“自主新高度”的吉利博瑞上市时,就遭遇过一场类似今天长城WEY品牌被指“高油耗”的事件。在博瑞上市不到4个月时间中,网络上就接连爆出“15L高油耗”的言论。
而吉利博瑞销量一旦稍出现周期波动,就立刻被扣上“质量导致销量下跌”的帽子。这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渐渐相信“车黑”们的话,也开始一边倒的指责吉利汽车,同时质疑吉利汽车高端化的战略有问题。
可是凭心而论,彼时吉利集团已经收购了包括沃尔沃汽车、澳大利亚DGI变速器公司在内的诸多海外资产,而且经过几年时间研发,也在产品技术上得到升级和改善。尽管整体技术水平较外资车企还有一定距离,但也绝对不会犯“油耗高得离谱”、“产品质量完全不过关”这种低级错误!如果说“车黑”的工作就是攻击指定企业,那么普通消费者又能不能平心静气的想一想,中国品牌难道就这么不值得被信任吗?
为何不对中国品牌宽容一点?
当然,如果要对中国品牌品质有信任,确实也需要很多事实来佐证。
2016年,吉利汽车全年销售76.59万辆,同比增50.2%。而今年1~5月,吉利汽车总销量就达到了44.18万辆,同比增长89%。可以说,近几年吉利汽车凭借“3.0战略”的开启,增长速度和产品质量业内是有目共睹。以吉利SUV博越为例,一经推出便广受消费者信赖,产品至今供不应求。今年1~5月销量累计就达到了10.31万辆,占前5月总销量将近四分之一。
而好产品的口口相传,也是源自产品质量本身受认可。在研发方面,吉利也不遗余力的投入:在过去3~4年中,吉利控股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超100亿元,占其营业额15%,远超多数企业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一般来讲,行业内大多数车企研发费用一般占营业收入3%~8%不等。)
得益于吉利对研发费用不断的投入,所以其产品的品质才得到了不断提升。去年吉利推出的几款产品,其在设计、配置以及品质做工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其中博瑞、博越无论是产品品质、售价都具备了与合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
正因如此,现今吉利无论从品牌力、还是品牌形象方面,至少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前不久,吉利完成对宝腾和旗下跑车品牌路特斯的股权收购,更使得吉利拥有了全球最好的轻量化技术和底盘调校基础。吉利汽车也借此成为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六个汽车品牌的中国民营车企,是整个中国品牌阵营中,拥有品牌体系最为庞大的车企之一。
此外在SUV领域,哈弗也因专注于SUV领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SUV市场的大赢家。2016年,长城销量首次超越百万辆,哈弗贡献了93.80万辆,同比增长41.59%。而今年1~5月长城总销量就达到了39.62万辆,同比增长3.02%。
在研发方面,长城汽车也是非常注重长期投入的,研发费用呈逐年递增状态。2014年,长城研发投入达到25.72亿元,研发费占比4.1%;2015年,长城汽车继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全年研发支出27.61亿,同比增长7.35%;2016年长城汽车的全年研发支出31.80亿元,比2015年的27亿提高了15%。目前,长城汽车研发投入已过百亿元,现拥有万余人的技术团队,仅是项目专家就有千余人,而到2020年长城规划,投入研发费用将达200亿元。
所以从事实来看,吉利、长城根本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问题。在质量方面,长城汽车百万销量中也并未出现重大质量投诉,吉利博越、博瑞更被J.D.Power评为值得信赖的产品。基于此,那些有意抨击中国品牌的言论不攻自破,而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现阶段发展状况,也值得冷静思考和了解。
中国品牌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到“能与合资品牌产品竞争的车型”,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必然要走过的路。这也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进化。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梅松林在评价自主品牌时,更是直言不讳说道:“到2018年,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将达到国际品牌水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安汽车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亿竞速低空经济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